文/林世崇 醫療副院長 (心臟專科醫師)

當氣溫降低時或溫度驟降時,引發血管收縮對於有三高的病人,尤其中老年人,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患者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,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,根據國內研究,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約1-2成。
一位六十八歲的老先生,在家裡搬動重物,忽然間覺得胸口發悶,像石頭壓在胸口一樣,無法呼吸。老先生把重物放下,喘了大口氣,休息了一會兒,慢慢地又覺得透氣多了。後來,他爬樓梯時,又出現同樣胸口不適之症狀。
這種胸口不適,是不是心臟病?緊急發作時如何處理?
這是一個典型狹心症的病例(又稱心絞痛),也就是急性冠心症的一種。
冠狀動脈疾病(簡稱冠心病),包括狹心症(即心絞痛)、及急性心肌梗塞、及來自心臟衰竭。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,是由於供應心臟血管的冠狀動脈發生硬化阻塞、或痙攣而引起血流供應不足,造成心肌缺氧,嚴重時,形成心肌壞死(即急性心肌梗塞)。因此,患有冠心症之病友,平時應注意以下事情,尤其天冷時候,更應小心注意。
中老年人腦血管疾病促發症狀,怎麼辦?
民眾如果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,請立即就醫,爭取黃金搶救期:
(一) 心臟病徵兆
突然發生胸悶、胸痛、手臂疼痛、呼吸困難、噁心、極度疲倦、頭暈等症狀,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,應該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;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,在送醫前,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,做緊急救護。
(二)中風徵兆
牢記「BE FAST」口訣,以辨別中風六步驟,把握「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」:
- 「B」=BALANCE :請患者站立或走幾步路,就會發現他步態不穩,無法保持平衡。
- 「E」=EYE :請患者看遠方或閱讀近物,就會發現他視力模糊。
- 「F」=FACE :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,兩邊的臉是否對稱。
- 「A」=ARM :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,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。
- 「S」=SPEECH :請患者讀一句話、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。
- 「T」=TIME :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,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,立刻送醫,爭取治療的時間。
平衡、視力、嘴歪、臂無力、說話遲鈍、搶時間就醫!就是「要快」、「BEFAST」!讓中老年人的腦血管保持健康通暢!

冬天對很多老年人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,要平安健康地度過這個寒冷的季節,做好身體的保暖工作就尤為重要。步入老年後,人們的身體代謝等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,因此也就特別怕冷。所以在冬天,老年人一定要穿戴好,做好身體四個重點部位的保暖工作。我們這就由人體的上而下說起:
頭部的保暖
老年人外出時,可以戴帽子以避免頭部因為受涼而引發的頭痛。如不注意頭部保暖,很容易引發鼻炎、頭痛、感冒、牙痛、三叉神經痛等病,甚至更嚴重的是易誘發腦血管疾患。
脖子的保暖
脖子是經常被大家忽略的保暖部位。很多老年人朋友對脖子的保暖方式很簡單,一條圍脖繞幾圈就算是保暖了。其實這種方法是需要糾正的,圍巾 可不能隨隨便便一圍,而是要圍到沒有風能灌進脖領的程度才行。
可以參考圍巾的25種圍法,但老年人還是仍以保暖性佳的圍法為主唷:
腰部的保暖
老年人冬天的衣服最好是長款的,少穿或者不穿短款衣物。因為如果穿短款,彎腰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把腰露出來。腰部暴露在寒冷的空氣裡,很容易凍出一些毛病,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,保護好腰部。宜用鬆緊帶做內褲腰帶,穿脫都比較方便,切忌緊裹身體;棉衣內膽宜選用分量輕、蓬鬆、保暖性強的羊毛、絲棉、羽絨、晴綸棉等材料;服裝的衣領、袖口要採用封閉型結構,減少透氣性,增加保暖性。這樣才能使老人不易患感冒和防止舊病復發,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。
腳部及腿部的保暖
雙腳在人體最低部位距離心臟最遠,血液循環相對較差;然而腳底等末端神經事實上是最多穴位的地方,如能正確得當地從腳部開始保暖,便能改善血液循環不佳的問題。台灣的秋冬天氣濕冷,對於老年人的關節、骨骼、韌帶等都容易引起痠痛或不適感,需特別注意。腳部可穿襪子保暖,但要選擇材質透氣、舒適的棉襪,若是透氣性不好,老人易悶腳汗而引起腳部真菌感染,反而會為了保暖而添加身體額外負擔。
延伸閱讀:
本文為衛教知識宣導文章,若有不適症狀,建議您來院由醫師與醫療團隊診治,以避免延誤病情。
門診掛號:06-2330003 分機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