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規劃每一場活動,扭轉長照的刻板印象

一份孝心開啟長照人生

「我們跟著音樂傳氣球,當音樂停下來的時候,請拿到球的阿公阿嬤自我介紹,然後跟大家說一句新年的祝福哦!」充滿活力,帶領住民長者們進行活動的榮珮華老師,你一定想不到,原本的她其實就讀的是服裝設計科。

那一年榮珮華老師的父親發生車禍事故,雖然有請了照顧服務員來協助,但每次到醫院陪伴父親時,卻不知道怎麼幫忙照顧。孝順的珮華老師心想:「照顧父親是做子女的責任。」這樣的念頭啟發了珮華老師「學習」的動力,並報名參加了照服員訓練課程。而也因為接觸了長照的服務,開啟了珮華老師往長照領域發展的旅程。

珮華老師說:「當實際了解後,才發現原來長照不單只是「照護」,是一門相當多元而有深度的領域。」即使已經身在長照領域一段時間,隨著時間的演進,高齡環境也有了許多創新的內容,因此至今仍然持續在學習與進修。


靈活的活動規畫,不被限制所拘束

珮華老師在幾年前也曾來晉生帶領住民課程,但老師深知參與的對象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,因此在本次規劃活動時,並不依當時的印象來做安排,而是以「第一次的活動」心態來面對本次的主題,因此在活動前多次與社工師聯絡,重新認識院內目前的住民長者狀況,以及活動場地後,再進行活動設計。

「大家拿起手上的盤子,我們先熟悉一下手指轉盤子的動作,再將全部的動作連貫起來哦!」運用不同的「運動輔具」結合音樂律動,更可以增加長輩的認知與協調性。而當日活動進行中,老師發現阿公阿嬤們的手指活動並不靈活,因此當下微調了課程的進行方式,以避免長輩無法跟上活動的進行,反而造成反效果。

從事多年延緩失能活動規劃的珮華老師表示,即使是相同主題的活動,也會因為現場場地、參與的長輩做適當的調整與規劃。比方說在社區辦理的活動,通常可以較為活潑,但在長照機構中辦理的活動,就會將活動的節奏放慢 。雖然對象都是高齡長者,但不同環境的長者的健康度就有不同,活動的安排就需依對象做規劃。尤其長照機構,通常不能因長輩的狀況而分班帶領活動,因此這也是活動設計時最困難的地方。甚至在活動中,也必須觀察活動順暢度以及長輩們的反應,以即時調整進行的方式。珮華老師也說:「活動設計的前提,除了安全性之外,還有另一項重點是任何活動都能讓長輩有成就感。


提供高齡長者非藥物的治療

通常在陌生環境的活動,關係未建立前,長輩們都是以「觀眾」的同色在看老師表演。因此一開始的傳氣球活動,不僅是單純的遊戲,透過活潑的活動進行,讓長輩自我介紹,可以讓珮華老師能更快的與長輩進行「關係建立」,而說出「祝福的話」也能啟發長輩「說的能力」及「認知能力」,活動中也向每位長者們提醒與室友們的關係、與醫護人員的相處,進一步說明人際互動的重要性。雖然活動看似簡單,但每項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性。

珮華老師說:「各式各樣的活動雖然能讓長者們玩得很愉快,但更重要的是,在過程中是不是也能讓長者們再得到不一樣的心得與收獲,同時能達到非藥物治療的效果。但這卻是許多活動規劃中容易被忽視的重點。」


長照大環境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

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,政府持續推動長照政策,民眾也開始漸漸有了概念,但仍有大多數人對於延緩老化,以及增進年老生活品質等內容有傳統的誤解。因此珮華老師不斷努力的,透過活動與講座,期望能扭轉民眾們的概有印象。

「曾有長者向我說,如果需要什麼資源儘管開口,能幫忙的一定會全力協助。」珮華老師說,這位長者其實也是她的課程對象,在參與過幾次課程,對珮華老師的願景相同認同,因此給了她相當大的鼓勵。

想要破除「老人就是三等公民(等吃/等睡/等死)」的迷思,雖然是一段不易完成的旅程,經常也會碰壁,但珮華老師相信,只要用心與堅持,一定會有更多人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