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吃東西常嗆到
- 進食時間延長
- 食物不容易吞下去
- 嘴邊的口水不易吞下去
- 吃東西容易咳嗽
- 喝水後聲音改變
- 體重減輕、食物喜好改變
您或家中長輩,是否經常發生以上的狀況呢?請注意可能是「吞嚥困難」造成的問題!
吞嚥動作包含有三階段:
一、口腔期:食物經由咀嚼與唾液混合形成食團之後,由舌頭將食團向後方推送引發吞嚥反射。
二、咽喉期:吞嚥反射的時間約一秒。吞嚥時,咽喉部上提,咽部與食道之間的括約肌放鬆,食團會順著肌肉蠕動到達食道。
三、食道期:食團通過食道進入胃中。
當其中一個階段出現問題時,很有可能造成吞嚥困難。
隨著年紀增長,中樞神經相關疾病(中風、帕金森氏症、失智症)、口水分泌減少及周邊感覺運動系統退化等原因而造成吞嚥困難,導致進食意願下降,長期影響下將使營養失衡、抵抗力下降、體重減輕,進而影響生活品質,甚至發生吸入性肺炎而引起細菌感染,嚴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危險。
吞嚥困難常見高危險群
1.腦部損傷:中風、腦外傷、腦瘤等。
2.神經退化:失智症、帕金森氏症等。
3.癌症:口腔癌、鼻咽癌、喉癌等。
吞嚥能力評估工具 EAT-10

透過上述工具評估,若總分高於3分或以上,建議尋求醫師的協助,以便盡快改善症狀,避免衍生其他病症。
吞嚥困難進食注意事項
- 避免食用過於黏稠或體積過大的食物:如糯米類食品(湯圓、年糕)、貢丸等等。
- 進食時採90度坐姿,勿躺著或半躺進食。
- 小量進食,每一口食物需吞嚥至少2次,確定口中無食物後再繼續進食。
- 進食的過程中不要說話,放慢速度避免嗆咳。
- 發生嗆咳時立即停止進食,休息片刻緩和後再繼續。若仍持續發生,建議就醫。
本文為衛教知識宣導文章,若有不適症狀,建議您來院由復健專科醫師與醫療團隊診治,以避免延誤病情。
門診掛號:06-2330003 分機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