吞嚥障礙全攻略_從復健到食物選擇的指南

吞嚥障礙是指因為正常老化、中風、疾病或腫瘤等因素,導致進食時出現咀嚼或吞嚥困難的情形。這可能表現為吞不下去,或是在進食和飲水的過程中,容易嗆到或咳嗽。如果經常出現這些問題,就有可能需要進行吞嚥治療。

吞嚥治療 可以分為兩大類:復健策略 和 代償策略。
復健策略 主要透過口腔與咽部運動,以及使用特定的吞嚥手法,來增加自主控制吞嚥的能力。
代償策略 則是改變進食姿勢、調整食物的濃稠度和質地,以及調整進食的量與速度等。

進食的食物質地 可分為以下幾種:
1. 容易咬普通食:例如飯、紅蘿蔔塊、餅乾等。
2. 牙齦碎軟質食:例如糙米飯、紅蘿蔔丁、板豆腐等。
3. 舌頭壓碎飲食:適用於無牙齒或舌頭功能較差的患者,例如糙米粥、紅蘿蔔粒、嫩豆腐等。4. 不須咬細泥食:適用於無牙齒且舌頭功能較差的患者,例如紅蘿蔔泥、火龍果泥、豆花、鮮奶酪等。
5. 高濃稠流動食:例如濃稠的糙米麩、濃湯、奶昔、優酪乳等。
6. 微濃稠流動食:例如豆漿、米漿、薏仁漿、燕麥奶等。
7. 低濃稠流動食:例如水、茶、黑咖啡、鮮奶、無渣果汁等。

針對不同的吞嚥問題,適用的食物質地也會有所不同。例如:喉部上抬不足的患者應避免稀的液體,而喉部入口處閉合不足的患者則應避免濃稠的食物。語言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,制定適合的治療策略。

若您或親友在進食時常出現上述情形,請務必尋求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協助,以改善吞嚥障礙帶來的影響!